协会宗旨: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
首页 >>   >>   详情

聚焦女性生殖微生态
——2024上海市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医师分会年会
暨首届微生态与生殖健康论坛顺利召开

时间: 2024-11-12

  斗转星移,春华秋实。为积极响应国家优化生育政策,推动生殖医学医师队伍的整体进步与发展,促进生殖医学医师合作交流,2024年11月8日-10日,由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市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医师分会主办,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承办的“2024上海市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医师分会年会暨首届微生态与生殖健康论坛”在上海顺利召开。

图片1.jpg


开幕式

  上海市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医师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李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刘志伟教授;上海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名誉会长徐建光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孙宁霞教授主持。

图片2.jpg


图片3.jpg

  李文会长首先对参会的领导、专家和同道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今年是上海市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医师分会成立的第七年,在上海市医师协会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以生殖医学医师分会全体委员为代表的上海生殖医务工作者们不仅在临床工作中斩获了许多国家级和上海市级荣誉,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多项瞩目成果。李文会长激励委员们继续同心协力,携手并进,实现生殖医学的跨越性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图片4.jpg


  刘志伟书记肯定了生殖领域专家们取得的成绩,并介绍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宗旨,致力于妇女儿童健康的守护。目前,我国保护和促进生育工作迫在眉睫,多学科合作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是国妇婴不懈努力的目标。


图片5.jpg


  徐建光会长赞同生殖医学分会委员们在生殖医学事业上进行的开创性工作,以及协会为推动生殖健康起到的重要作用。我国人口负增长以及老龄化问题提前出现,生殖健康和生育问题是学科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要为我国育龄妇女提供更好的生殖医学技术支持,需要临床医学专家以及生命科学专家的攻坚克难和通力协作。

  本次会议邀请国内生殖与微生态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生殖健康前沿及热点问题作专题报告,交流近年来国内外生殖医学临床实践及学术科研最新动态,特别是聚焦微生态对生殖健康的调控及干预研究进展。现在,就让我们一睹本次大会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11月9日

上海市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医师分会年会主旨报告

 

图片6.jpg


  第一场主旨报告是同济大学高绍荣院士带来的“胚胎与干细胞人工合成类胚胎发育研究”。他详细总结了近年来对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观遗传重塑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表观修饰如何调控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细胞命运的转变。还分享了新型多能干细胞系合成胚胎的发育研究,展示了类胚胎研究的新进展,提出了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图片7.jpg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王磊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人卵纺锤体组装的机制研究”讲座,分享了团队探索卵母细胞纺锤体关键分子,揭示人卵母细胞启动纺锤体组装的新机制。并结合临床介绍了多种卵母细胞发育障碍、受精障碍及早期胚胎停滞背后的遗传因素,展示了遗传分析及精准治疗对改善患者生育结局的重要作用。


图片8.jpg


  解放军总医院姚元庆教授带来了“反复种植失败的子宫内膜因素及临床对策”的报告。针对反复种植失败的宫腔镜检查、内膜超声检查、容受性同步化检测等检查要点,团队通过多组学研究、容受性分析模型等提出了内膜上皮细胞容受性失调理论,拓展了子宫内膜微生态与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关系,分享了反复种植失败的临床决策经验。


图片9.jpg


  厦门大学医学院王海滨教授带来了“围植入期子宫上皮分化的机制”报告。从围植入期上皮如何渐进分化、胚源信号是否参与诱导上皮的渐进分化两个角度,深入探究了子宫内膜容受性变化的分子机制。同时,阐释了多种胚源信号诱导子宫内膜上皮中溶酶体激活的机制,提出胚源信号参与诱导植入时子宫内膜炎症反应的观点。


图片10.jpg


  山东大学的颜军昊教授分享了“生殖临床遗传咨询案例分享“的报告。通过几例复杂病例的分析具体讲解了染色体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及线粒体遗传病的临床特点、诊疗过程和遗传检查分析要点,深入、全面的展示了临床案例中的注意事项和解决思路。强调了携带者筛查的重要意义。


图片11.jpg


  上海市妇幼保健协会李善国教授,带来了“辅助生殖医保政策对提高生育率积极影响“的报告。回溯了辅助生殖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和时代意义。分析了全球辅助生殖技术医保政策对于人口和生育率的影响,解释了政策对不孕不育的作用,并总结了全国各地目前辅助生殖医保的具体策略。李教授呼吁各界积极推动生殖医学的发展,促进生育。


图片12.jpg


  李文教授带来了“卵巢功能维护和重塑”的报告。随着育龄期女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女性生育力保存及卵巢功能维护成为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李教授强调了优化和创新卵巢功能保护与重塑技术的重要性,从干细胞技术、生物工程和类卵巢等新兴角度对未来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提出展望,为女性卵巢功能维护与重塑提供了新思路。


图片13.jpg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陶敏芳教授分享了题为“辅助生殖技术高危孕妇的管理”的报告。提出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将增加危重孕产妇的防治压力。提出了事前评估妊娠风险、事中尽早管理、事后全程控制的模式。强调自然妊娠下降与辅助生育妊娠增加提示孕产妇管理前移的必要性。


图片14.jp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刘义教授带来了题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育力保护”的报告。从内异症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内异症患者生育力保护及保存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卵巢内异症及手术造成卵巢功能下降并影响生育结局,刘教授提出了详细的内异症合并不孕者的管理策略。


图片15.jpg


  同济大学千日成教授分享了题为“卵子质量与前培养体系”的报告。从卵子质量评估和对胚胎发育的重要影响介绍了人卵泡发育历程及辅助生殖技术中卵丘复合体的获取,同时介绍了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前培养技术要点和临床意义,分享了利用实验研究提出有效改善卵泡前培养体系,为改善卵子质量和胚胎发育提供可行的策略。


图片16.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孙赟教授带来了“着床障碍疾病子宫内膜综合诊治”的报告。指出胚胎着床、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妊娠成功的关键因素。针对着床障碍疾病,孙教授从不同角度系统阐述了研究报道及相关指南,并总结了筛查及干预的方法,呼吁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聚焦内膜转化机制,利用多学科多技术开发无创评估体系以及新型治疗方案。


图片17.jpg


  上海嘉会国际医院生殖中心孙晓溪教授带来“拮抗剂方案内膜容受性的改善策略”的报告。详述了拮抗剂方案对子宫内膜超声和形态学、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回顾了拮抗剂方案在活产率和持续妊娠率方面的表现,讨论固定方案或者灵活方案的选择、是否经口服避孕药预处理等问题,提出个性化的拮抗剂方案应用方式。


图片18.jpg


  海南菁华和京生殖医院许蓬教授分享了“男性弱精症与肠道菌群微生物组关联性探究”。团队基于男性弱精症的发生机制和诊疗现状,聚焦高脂和肥胖及肠道菌群对男性精子质量的影响。设计了包含膳食管理、益生菌干预等方式治疗弱精症的临床研究,探索制定靶向微生态制剂,调整男性膳食方案,提高精子质量。


图片19.jpg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齐聪教授带来了题为“难治性不孕经验举隅”的报告,展示了中医治疗不孕症的优势与特色。齐教授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内异症合并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不孕等疾患如何活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思路,强调综合调理提高疗效,为不孕患者实现生育的成功案例。


图片20.jpg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李昆明教授分享了“高龄人群划分与助孕策略”的报告。提出高龄女性卵巢和子宫的老化及影响。结合卵巢低储备及低反应的高龄女性特点,探讨不同策略高龄助孕的效果。并分享了抗衰老药物、干细胞疗法、中草药等干预措施以及其优缺点和适用人群。


图片21.jpg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孙宁霞教授带来“微生物与生殖内分泌关系探究”的报告。详述了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的分布、分类特点及个体差异,及肠道、生殖道微生物组与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间的关联。重点比较了PCOS和POI发生发展过程中微生物组的变化及机制,提出微生态干预策略,为预防、诊断和治疗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提供基础。


21.png


  11月9日的会议还进行了两场专题讨论,第一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王文娟教授分享“精准卵巢刺激及Gn发展之路”。第二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邵红芳教授带来“以ART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黄体支持的必要性”。


11月10日

首届微生态与生殖健康论坛

图片22.jpg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云霞教授带来了题为“疑难病例PGT治疗策略”的报告,曹教授通过分享眼底黄色斑点症等多个临床复杂遗传病例的诊疗经验,介绍了针对疑难病例如何选择恰当的PGT治疗方案与策略,为助力优生优育、突破生育困境、生育健康后代提供系统的解决思路。


图片23.jpg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梁晓燕教授带来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触发在体外受精周期中的应用”的分享,梁教授介绍了扳机药物在辅助生殖控制性超促排卵中的应用发展史,以及不同扳机药物应用场景、应用策略及优缺点,通过详实的临床数据探讨如何在不影响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扳机剂量和扳机时机,并获卵最大化。


图片24.jpg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方庆教授为大家分享了“数据与智能驱动的前沿组学技术”,赵教授认为目前大数据驱动的生命科学研究正面临重要挑战,他介绍了自己团队通过大数据挖掘及运用智能驱动的组学技术解析生命过程的最新成果,为应用组学前沿技术来推动认识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的关键环节提供了宝贵经验。


图片25.jpg


  北京大学姜长涛教授带来了题为“肠道菌源酶:开辟免疫相关代谢性疾病干预的新途径”的报告,姜教授分析了现有靶向肠道菌群功能产品研究的潜在问题,还分享了团队近年来在肠道菌群与代谢疾病方面的系列研究成果,“肠道菌源酶”的创新概念为干预免疫相关代谢性疾病开辟了新途径。


图片26.jpg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滕晓明教授和大家分享了“辅助生殖人群的综合携带者筛查”议题。近年来,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出生缺陷却一直攀升,腾教授认为针对辅助生殖人群的综合携带者开展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早期通过携带者筛查,才能及时发现生育风险并采取有效干预,从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图片27.jpg


  浙江工商大学朱炫教授带来了“维生素B12与PCOS女性生殖健康”的报告,朱教授长期专注于维生素B12与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这次他聚焦于维生素B12与PCOS之间的联系,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钴胺素核糖体开关通过调控菌群代谢变化介导女性生殖健康的过程。


图片28.jpg


  南京医科大学杨硕教授分享了题为“免疫应答与疾病发生”的报告,杨教授在介绍肿瘤免疫应答的调控新发现的同时,还分享了免疫应答调控在男性生殖中的关键作用,为理解感染和自身免疫诱发的睾丸炎的免疫学致病机理,以及开发新的干预策略提供新的指导。


图片29.jpg


  南京医科大学林苑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妊娠期代谢变化及其遗传调控”的报告,林教授分享了妊娠期代谢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妊娠期代谢变化及其遗传调控在妊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或能成为妊娠相关疾病的诊断生物标志和治疗靶点。

  本次大会的另一大亮点是在欢乐热烈的氛围中举办了第二届生殖健康脱口秀大赛。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崔元起副处长致辞为大赛拉开了序幕。11位来自上海各生殖医学中心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脱下白大褂,幽默风趣地向观众讲述“生殖那些事儿”。脱口秀“老油条”夏烨通过一场男女有别的旅行讲述了一对新疆夫妇曲折但美满地助孕之路;幸运星张丽娜分享了胚胎移植的全过程,如何让宝宝成功“落沪”;焦骏杰、刘章顺、姚晨成交流了取精室的故事,科普了男科的生殖健康知识,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小蝌蚪的夺冠之旅;刘淼、冒小燕、徐于睿聚焦女性生殖健康,将月经、PCOS和子宫器质性疾病与“笑料包袱”结合,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传递给观众;李招娣、谈雅静、周羽中从胚胎师工作的特殊视角,叙说了有别于临床经历的奇谈。当深奥复杂、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被巧妙融入到一个个通俗易通、笑料十足的“show”里,生殖健康科普就变得深入人心。通过这场精彩的演绎,充分展现了上海生殖青年的自信风采。在开幕式上,徐建光会长、高绍荣院士、贝文常务副会长、李文会长等嘉宾为获得“第二届生殖健康脱口秀”一、二、三等奖的选手颁发荣誉证书。


11111.png


微信图片_20241112160535.jpg

一等奖获得者

图片31.jpg

二等奖获得者

图片32.jpg

三等奖获得者


闭幕式

微信图片_20241112160541.jpg


  本届学术年会暨首届微生态与生殖健康论坛历时三天圆满落幕。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与基础学科的专家学者,围绕着生殖领域的前沿诊治理念与基础热点问题开展了精彩纷呈的深入探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互动频繁热烈。本届年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生殖医学学科技术交流与跨区域合作,为共同推动生殖医学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最后,李文会长致闭幕词,向大会圆满、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对参会的领导、专家和参会代表们对大会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对上海市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医师分会的同道们提出新的期许和期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在我国的生殖生育事业上再接再厉、再创新绩!





供稿:上海市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医师分会

审核:上海市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医师分会 李文会长 

    陈权


近期会议

更多

    医师分会

    更多

      专业委员会

      更多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师协会 办公室:021-22121757 医师定期考核:021-22121547 专科规培:021-22121654

        协会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477号 邮编:200040  电子邮箱: shanghaimda@163.com

        沪网安备31010602000626号 沪ICP备13019324号-1 技术支持:医东网络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