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宗旨: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
首页 >>  信息发布  >>   详情

第八届海上妇产科医师论坛——妇科分论坛顺利举行

时间: 2025-01-15

  “冉冉晨雾重,晖晖冬日微”。2025年1月11日上午8点,由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联合主办的“第八届海上妇产科医师论坛暨2024上海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年会”妇科分论坛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专家云集,精彩纷呈,观点碰撞,共话发展。

丁景新教授 主持

图片1.jpg


  丁景新教授担任分论坛开幕式主持。丁教授代表大会对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会议邀请的各位国内知名专家。

  狄文主席致辞

图片2.jpg


  大会主席狄文教授致欢迎辞,他回顾了中国妇产科医学的快速发展历程,本次大会汇集了见证我国,特别是上海妇产科医学发展的各位专家大咖,不仅推动了学科的成长,更是带动了一批人才的涌现。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能够进一步推动妇产科事业的发展,提高妇产科医疗水平,为广大女性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狄文教授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的成功。

  姜桦坛主致辞

图片3.jpg

  本次妇科分论坛坛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姜桦教授则代表主办方衷心感谢每一位参与论坛的同仁所给予的热情支持与宝贵参与,希望各位专家同道在论坛期间收获满满,交流愉快。

专题演讲

狄文教授:临床医生如何做好高质量临床研究?

图片4.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狄文教授提出临床医生一定要做科研。患者、数据、随访、病历都是我们的科研资源,科研活动一定要有理论和实践体系。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入手,然后一步一步深入。脚踏实地,切勿好高骛远,量力而行!


华克勤教授:单孔无瘤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肿瘤的探索

图片5.jp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克勤教授认为单孔无瘤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肿瘤的探索正在不断拓展。这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人体自然的脐部作为手术入路,仅需一个2-4厘米的小切口,便可精准切除病灶组织,同时有效避免肿瘤播散转移。术后患者腹壁切口疼痛轻微,愈合后瘢痕几乎不可见,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生手术技巧的日益精湛,单孔无瘤腹腔镜手术在妇科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姜 桦:单孔机器人在妇科手术中应用初探

图片6.jp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姜桦教授分享了他自身经验总结的单孔手术机器人的宝贵临床感悟,他指出单孔手术机器人“弥补了”单孔操作三角的缺失,“恢复了”多孔左、右操作的习惯,“缓解了”单孔术者的人体工学不适,“缩短了”单孔学习曲线,“造福了”外观需求高的患者群体。


吴小华:临床研究改变了宫颈癌的临床实践

图片7.jp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则分享了临床研究正在改变宫颈癌治疗格局的重大观点。从“早期宫颈癌的临床实践争议”,“二线及以上复发/转移性宫颈癌多样化治疗策略”,“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探索”以及“一线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新局势”四个面向阐述了临床研究如何不断颠覆和更新我们宫颈癌的传统治疗格局及其产生的深远意义。


鹿 欣:绒癌的精准诊疗 

图片8.jp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鹿欣教授分享了她在绒癌诊疗方面的宝贵经验,通过生动的病例深入浅出的阐释了“并不是所有的绒癌都是妊娠性的”,“非妊娠性绒癌局部浸润恶性度更高,更多通过淋巴转移,对GTN传统的药物耐药”以及“精准诊断如何指导治疗、预测预后”等重要观点,引发会场内激烈讨论,气氛热烈。


汪希鹏:子宫切口憩室手术治疗与生育力保护

图片9.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汪希鹏教授对子宫切口憩室的处理方面颇有建树,这次我们邀请他和大家分享了他的临床研究成果。汪教授对剖宫产切口憩室的最佳影像学诊断方法,宫腔镜在剖宫产切口憩室诊断中的应用,子宫腺肌症对于剖宫产切口憩室诊疗的影响,重度腹壁粘连悬吊型剖宫产切口憩室的诊治,首次修补手术失败CSD的挽救性诊治以及子宫憩室与继发性不孕的研究进展这些临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加深了临床医生对这一疾病的认知。


邱丽华:光动力疗法在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

图片10.p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邱丽华教授为我们讲述了光动力疗法在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这一前沿技术,她首先对“光动力技术”进行了介绍,然后通过仁济医院的真实病例向我们展示了光动力疗法在宫颈LSIL、HSIL中的应用。


邬素芳:宫颈癌免疫治疗新进展和思索

图片11.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邬素芳教授向我们总结了宫颈癌免疫治疗临床应用和新进展和其团队在该临床应用上的突破性尝试和相关临床经验。


刘惜时:子宫腺肌症Kishi 分期的补充及其临床意义

图片12.jp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刘惜时教授向我们深入浅出讲解了子宫腺肌病基于Kishi分型的补充及其临床意义。刘惜时教授还在授课末尾进一步升华,她提纲挈领的指出既往研究缺少对Kishi分型中IV型的研究,而IV型在临床上往往表现出更严重的临床特征,一些研究进一步将IV型分为了IVa型和IVb型。IVb型与IVa型相比,痛经程度更重,子宫体积更大,CA125水平更高,血小板水平更高,肌层高光点数目更多、面积更大,考虑IVb型可归纳为重型腺肌病,以区别于Iva型。这对于临床医生对子宫腺肌症进行更精准高效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依据和挑战。


陈晓军:ESGO/EURACAN/GCIG 子宫肉瘤治疗指南

图片13.jpg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陈晓军教授则对ESGO/EURACAN/GCIG 子宫肉瘤治疗指南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分析总结。陈教授从子宫肉瘤的病理诊断,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原则,手术原则以及后续治疗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详尽的解说,尤其是不同病理类型的生物学行为特征以及治疗的特异点和指南更新细节的针对性解读引发全场阵阵掌声。


冯炜炜:少见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及治疗进展

图片14.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冯炜炜教授首先对各个类型的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分布进行了提纲挈领的介绍,然后针对少见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癌的分子特点进行详尽解读,并与病理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引入了相关治疗的进展以及临床试验的介绍。


郭晓青:腹腔镜下保留子宫动脉广泛宫颈切除体会与分享

图片15.jpg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郭晓青教授表示随着妇科肿瘤疾病谱年轻化趋势,生育力保护已成为新时期年轻患者的主要健康需求,尤其是宫颈癌约40%子宫颈癌患者处于生育年龄,保留生育功能宫颈癌手术的发展愈加紧迫。郭教授结合手术解剖、文献回顾以及临床实验对术中保留子宫动脉的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郭晓青教授还在大会上展示了腹腔镜下保留双侧子宫动脉广泛宫颈+盆腔前哨淋巴结切除术的精彩视频,引发了热烈讨论。


滕银成:骶骨前悬吊术治疗子宫阴道脱垂

图片16.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滕银成教授首先展示了骶前缝合区相关解剖要点,然后介绍了该种术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和手术当中的各种注意事项,抽丝剥茧的解说引人入胜,引发了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


隋  龙:阴道残端病变处理的光电融合

图片17.jp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隋龙教授分享了红房子宫颈疾病诊疗中心在阴道VaIN中通过激光手术进行治疗的宝贵经验。随着HPV疫苗的广泛普及,上海市宫颈癌的新发病例逐年减少,然而根据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疾病诊疗中心的数据,阴道病变,特别是宫颈癌子宫切除术后随访中出现的阴道病变病例却在逐年上升,对于当前现状,隋龙教授积极推广使用CO2激光精确进行激光手术消除病灶的手术方式,同时对于妇科手术医生在切除全子宫时阴道顶缝合的手术技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引发场内讨论。同时隋龙教授认为冷冻手术穿透较深,可能在进行阴道病变清除中会引发术中膀胱、直肠的损伤。


易晓芳: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DT团队建设

图片18.pn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易晓芳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红房子普妇科在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DT团队建设的经验。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侵犯肠道的这类患者手术困难,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风险高且处理复杂。红房子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DT团队组建由妇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影像学、生殖医学、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构成的团队,对于提高该疾病的诊疗水平至关重要。通过MDT会议,专家们能够共同分析讨论复杂病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效清除盆腹腔内的异位病灶,同时尽可能保护患者的卵巢功能及生育能力。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效果,还推动了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更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张  健:子宫憩室专病MDT诊疗案例分享

图片19.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张健教授分享了子宫憩室专病MDT诊疗的相关案例。剖宫产切口憩室(CSD)是剖宫产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危害较大,目前缺乏诊断“金标准”及规范的指南,薄层MRI(1 mm)扫描及三位重建诊断有优势,她创新性提出妇科、影像科、麻醉科、人工智能联合精准评估子宫憩室形态、结构指导决策。同时以一例宫颈胃型腺癌的巨大囊性病灶误诊为子宫囊性憩室的真实病例引出妇科、影像科、病理科联合警惕癌前病变或恶性病变的重要性。


丁景新:宫颈胃型腺癌诊疗难点及对策

图片20.jp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丁景新教授结合相关研究介绍了宫颈胃型腺癌(G-EAC)的诊断、临床特点及预后,总结了宫颈胃型腺癌的诊断难点及其策略,治疗特点及其策略。表示应重视患者临床症状,尤其是长期阴道流液患者,重视G-EAC前驱病变。对于高度怀疑G-EAC患者,可考虑行子宫颈多次多点深层活检 、宫颈穿刺活检、宫颈锥切(保证足够的锥切深度)、宫腔镜检查。影像学首选腹盆腔MRI。对于年轻的早期宫颈胃型腺癌患者,卵巢转移率低,可谨慎考虑保留卵巢。如评估为FIGO III-IV期、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预后极差,即使保留卵巢,获益有限,且卵巢转移风险相对较高,则不建议保留。对放化疗不敏感,无论是初治还是复发均可考虑手术,建议遗传咨询。对于持续、转移、复发的宫颈癌患者,可考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HER-2单克隆抗体等药物的治疗,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


刘晓军: 侧腹壁悬吊术 VS. 骶骨韧带悬吊术

图片21.jpg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晓军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在侧腹壁悬吊术与骶骨韧带悬吊术临床疗效对比的相关研究。刘晓军教授从手术背景知识,手术适应症,手术步骤和并发症的处理四个维度对两种术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在手术安全性上,与骶骨固定相比,侧腹壁固定术无需将网片钉在骶骨上,避免此区域损伤,更加安全。有效性上,骶骨韧带固定术解剖复位成功率高,术后症状改善明显。然而与骶骨固定相比,侧腹壁固定术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更加简单快捷。

  狄文教授在会议最后的总结中谈到,此次妇科分论坛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落幕,自始至终座无虚席,虽然室外天气寒冷,但会场讨论气氛高涨,学术氛围浓厚,参会者一定都收获满满。

图片22.jpg


图片23.jpg

  主持风采:

图片24.jpg


图片25.jpg


图片26.jpg


图片27.jpg


图片28.jpg


图片29.jpg


图片30.jpg


图片31.jpg


图片32.jpg


会场掠影

图片33.jpg


图片34.jpg


图片35.jpg


图片36.jpg



供稿:上海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

审核:狄文 上海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会长

 

   


近期会议

更多

    医师分会

    更多

      专业委员会

      更多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师协会 办公室:021-22121757 医师定期考核:021-22121547 专科规培:021-22121654

        协会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477号 邮编:200040  电子邮箱: shanghaimda@163.com

        沪网安备31010602000626号 沪ICP备13019324号-1 技术支持:医东网络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