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0多岁的叶老太太不慎在卫生间滑倒,“右脚馒头痛得吃不消”,由家人搀扶着来到医院“急诊间”,经检查诊断为右髌骨骨折,手术指征明确。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老太太一般情况较差,消瘦体弱,既往有多年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并伴有多年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病史,常年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化验结果也有诸多异常。家人介绍,天气变化时老人的“老慢支”还时常发作,最近还有咳嗽咳痰。
面对多病共存,在急诊室疼疼痛难忍下骨折老人,是时候让“管的越来越宽”的麻醉医生出场啦!
Round 1 术前镇痛
接到电话召唤,麻醉医生来到急诊室,打开便携式B超机,在病床上给患者紧急做了一个超声引导下的髂筋膜阻滞,少量稀释的局麻药立即缓解了老太太膝盖的疼痛,让她终于安然的休憩起来。
入院前期,老年患者如果得不到有效镇痛,在忍受剧烈的疼痛下接受检查、治疗和转运,极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及血栓脱落等并发症,因此,麻醉医生给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镇痛,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减少应激反应,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Round 2 麻醉门诊
尽管髌骨骨折手术过程并不复杂,但老太太基础疾病多,加上贫血、水电解质紊乱、出凝血功能障碍都对术中麻醉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刀能不能吃的消?”,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家人带着老太太来到了麻醉门诊咨询,高年资麻醉医生对老人的病情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评估,并联合骨科医生一起为老太太“私人定制”了以神经阻滞为主的麻醉方案,并要求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确保围术期安全平稳。
麻醉科开设麻醉门诊的目的,是将对患者的术前访视评估前移,特别是对合并基础疾病的人群进行初筛,对围术期有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进行讲解,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配合,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医疗工作的开展。
Round 3 超声引导精准麻醉
手术当日,经过预先周密准备,麻醉医生为老太太行B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显示屏上,中等浓度的局麻药液将神经完全包裹,很快麻醉起效,手术顺利进行。老人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还时不时与麻醉医生交谈。
如今,麻醉医生借助超声这个“高科技”,实时观察神经、血管及周围结构,更加准确的找到需要阻滞的神经,精准进针,“指哪打哪”,精准化麻醉,显著提高神经阻滞的成功率。
Round 4 术后疼痛管理
手术虽然结束了,但麻醉医生的工作还在继续,出手术室前,麻醉医生再次为老太太做了髂筋膜阻滞,用低浓度的局麻药控制刀口疼痛,同时也嘱咐准备一些口服止痛药在术后需要时服用。术后查房随访,老太太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直夸手术一点都不疼,医生护士辛苦了。
骨折手术后,患者常常会经历一定的疼痛。根据麻醉医生的指导下,采用预防性、按时性的多模式镇痛方案,缓解疼痛,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除了实施区域神经阻滞镇痛外还包括:
1、使用合适的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非处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处方药物如阿片类镇痛药物。
2、冷敷或热敷:冷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而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3、疼痛评估和记录:及时评估和记录疼痛的程度和频率,以便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Round 5 术后康复治疗
康复计划是骨折手术后恢复功能的关键,而康复计划实施的关键就是减轻疼痛。康复治疗期间,麻醉医生联合康复科医生,根据术后疼痛情况,调整口服用药剂量,使得康复锻炼和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术后第二天,老太太开始在家人帮助下,在病床上进行小幅度的下肢运动,两周后逐渐能在搀扶下下床活动,一个月后慢慢可以独立行走。一个半月后复查X光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圆满完成治疗全过程。
经过五轮循序渐进的治疗,不慎髌骨骨折的叶老太太终于顺利康复了。老太太说:经过这次住院开刀,才发现,原来麻醉医生在医院承担着这么多种任务,参与了自己从急救、检查、开刀到康复的全过程,是名副其实的“管的宽”啊。
供稿: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麻醉科 许婧 陈佳颖
审核:陈 权
袁红斌 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会长
顾卫东 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