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宗旨: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
首页 >>  工作动态  >>   详情

2025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年会顺利召开

时间: 2025-10-21

图片1.jpg


  2025年10月18日,由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2025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年会”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顺利举办。本次年会云集变态反应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各类过敏性疾病的最新研究、诊治进展、前沿技术及人才培养,与参会者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探讨变态反应领域的热点话题。

  开幕式由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会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主任金美玲教授主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钱菊英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教研室主任支玉香教授,上海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名誉会长徐建光教授分别致辞。

会议精彩瞬间 

图片2.png

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会长金美玲教授主持开幕式


图片3.pn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 开幕致辞


图片4.png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会长支玉香教授 开幕致辞


图片5.jpg

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徐建光教授 开幕致辞


学术环节

图片6.jpg

支玉香教授(北京协和医院)

《母亲及婴幼儿饮食对儿童患过敏性疾病风险的影响》

  介绍了母亲孕期环境与婴幼儿发生过敏的相关性;预防食物过敏和哮喘对孕期、哺乳期母亲和婴幼儿饮食、母乳喂养等方面的推荐意见。

图片7.png

储以微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调节性T细胞(Treg):发现与应用》

  分享了调节性T细胞的发现和功能;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应用:FoxP3重塑CAR-T细胞代谢模式,定位细胞质并互作Drp1影响线粒体;CAR-TFoxp3细胞具有强而持久的抗肿瘤效应和良好的安全性。

图片8.png

林江涛教授(中日友好医院)

《哮喘治疗世纪回顾:从经典到辉煌》

  结合哮喘发病机制、治疗理念和指南的更新,介绍了近代哮喘治疗发展的历史、控制目标和管理模式的转变;重度哮喘表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反应、内型分类和特征。

图片9.png

应颂敏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

《嗜酸粒细胞从基础研究到临床》

  阐述了嗜酸性粒细胞与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关系;提出并验证了特异性靶向清除嗜酸性粒细胞的“IL-5 CAR-T细胞疗法”,为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与临床转化路径。

图片10.png

洪建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学龄前儿童哮喘诊治现况与思考》

  指出目前尚缺乏经广泛验证的学龄前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基于临床特征的分析有利于儿童哮喘的早期识别;重视儿童喘息症状轨迹监测和分析的临床重要性;学龄前儿童哮喘应尽早干预和个性化。

图片11.png

李华斌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cGAS-STING信号通路与过敏性鼻炎》

  介绍了cGAS-STING信号活化在过敏性哮喘和鼻炎产生中性粒细胞加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通过干扰素可形成混合炎症;过敏性鼻炎分为可分为嗜酸、嗜中和混合型。

图片12.png

赵卓慧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环境和肠道微生物对过敏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结合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环境暴露科学、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揭示了室内外环境包括环境微生物、有机污染物、内源性肠道微生物等与呼吸道过敏的关联。

图片13.png

金美玲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过敏性哮喘精准治疗的生物制剂选择》

  指出异常激活的IgE免疫通路是引起过敏性气道炎症的核心,利用生物制剂可精准治疗过敏性哮喘。

图片14.png

郭胤仕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严重过敏反应——诊治与预防》

  梳理了严重过敏反应的历史演进,阐述了过敏反应的可能诱因、危险因素、内在机制与临床表现,强调了规范识别过敏原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性。

图片15.png

骆肖群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28例HAE临床病例分析及启示》

  介绍了华山医院收治的28例HAE临床病例的临床表现、基因分型和治疗效果。HAE面临诊断延迟与误诊的挑战,靶向治疗疗效因基因亚型而异,未来需推动个体化及多学科诊疗。

图片16.png

余莉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难治性咳嗽的神经调节剂治疗进展》

  指出慢性难治性咳嗽治疗难度大,尽管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证实了神经调节剂的临床价值,但其标准治疗方案的建立仍需更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予以验证和支持。

图片17.png

汤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哮喘诊疗管理新趋势》

  指出哮喘治疗目标已从症状控制转向“临床治愈/缓解”甚至“完全治愈”。临床实践依赖于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精准分型与治疗,延长给药间隔的新型制剂为提升治疗依从性提供了新方向。

图片18.png

田曼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儿童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实践》

  提出儿童期是AIT干预的关键窗口期,可改变过敏进程。儿童AIT需要遵循规范的操作程序,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全程管理、数字化与AI技术的应用,可提升过敏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图片19.png

邵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正确认识食物过敏,科学管理食物过敏》

  从最新发表的《中国儿童食物过敏》看我国食物过敏诊疗现状,包括我国儿童食物过敏发病率的认识、对食物过敏概念的再认识、对现有指南侧重点的认识、对食物过敏诊断和治疗的认识。

图片20.png

方泓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变态反应疾病中的应用》

  通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三级预防策略,结合中药、针灸、体质调理等疗法,在多靶点调节免疫平衡与微生物-免疫轴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

图片21.jpg

施劲东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一例EGPA患者10年随访历程》

  回顾了一例EGPA的诊疗过程,说明临床表现为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多系统损害时,应高度警惕EGPA可能。治疗应依据疾病活动度与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并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 会议主持 #

图片22.png



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全体委员工作会议

图片23.png


会场花絮

图片24.png

图片25.png

  本次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年会,汇聚了众多领域专家,围绕过敏性疾病前沿展开深度交流。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从前沿技术到人才培养,多维度探讨,为过敏性疾病防治事业注入新活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上海乃至全国的变态反应学科建设将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广大过敏性疾病患者带来更多福祉,助力推动全球过敏性疾病防治工作持续向前发展。

图片26.png


图片27.png


 

供稿: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


审核:金美玲 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会长

   陈 权


近期会议

更多

    医师分会

    更多

      专业委员会

      更多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师协会 办公室:021-22121757 医师定期考核:021-22121547 专科规培:021-22121654

        协会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477号 邮编:200040  电子邮箱: shanghaimda@163.com

        沪网安备31010602000626号 沪ICP备13019324号-1 技术支持:医东网络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