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2023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年会在上海顺利召开。上海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名誉会长徐建光教授,上海市医事团体联合管理发展中心主任、上海市医师协会贝文常务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院长、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副会长陈跃来教授,上海市医师协会田红秘书长,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顾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洪建国教授,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名誉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过敏科主任郭胤仕教授,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会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主任金美玲教授,上海市医师协会陈权副秘书长,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过敏科邵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顾问王珮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科主任王立波教授以及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委员及参会医师共200余人出席会议。
金美玲会长主持年会开幕式,介绍了变态反应疾病及中国变态反应学科建设、医师队伍的国内现状。随后,贝文常务副会长宣读了《关于同意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选举结果的批复》及第二届委员会名单。徐建光会长为变态反应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顾问、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颁发了聘书。
徐建光会长致辞:变态反应学科在国内是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重要临床学科,近10年来上海变态反应学科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更需要积极开展组织建设,定期进行医师培训,发挥变态反应学科多学科联合的优势,为患者提供精准服务。分会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全国变态反应指南和共识的制定,线上线下开展科普和义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要求分会不断提升疾病预防和诊治水平,秉承协会宗旨,为健康上海、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主会场专题由金美玲教授、郭胤仕教授、邵莉教授、王珮华教授、王立波教授共同主持。本场七位专家围绕变态反应学科发展、过敏性疾病检测手段、诊断特点、治疗和管理等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为方便外地讲者,本场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学系主任尹佳教授: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培养之路
指出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患病率不断上升,未来需要建立中国过敏专科医生培训体系,并对未来变态反应医师队伍培养提出了高标准的培养模式和最终目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祝戎飞教授:过敏原免疫治疗新进展
强调过敏原免疫治疗的重要意义,介绍免疫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推荐免疫治疗时间不少于3年。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检验部主任孙宝清教授:过敏原组分检测在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
介绍常见的过敏原组分检测类型和组分检测的五大应用场景。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关凯教授:过敏性疾病特异性诊断
介绍皮肤试验、实验室检测、激发试验等诊断测量,指出“致敏≠过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金美玲教授:肺功能检查在过敏性疾病诊断和管理中的作用
介绍肺功能检查中支气管舒张试验、激发试验、动态检测的实施及对诊断和管理哮喘的重要意义,特别强调在鼻科手术前,必须全面评估肺功能及气道炎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院长陈跃来教授: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传统和现代医理
介绍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理,强调穴位选择和手法都非常重要,指出中西医治疗变应性鼻炎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过敏科主任郭胤仕教授:纵观全局~2型炎症多系统综合管理
指出2型炎症多系统发病的疾病负担,阐述了2型炎症性疾病的机制和识别,并介绍了2型炎症性疾病共治现状和方案。
下午设立两大分论坛,每个分论坛分别由10位专家围绕相关主题分享学科观点,内外交叉、中西融合、精彩纷呈。
下午分论坛1(上下气道:变态反应、呼吸、鼻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过敏科主任医师王莲芸教授介绍了樟树花粉sIgE发现之旅,为樟树花粉过敏提供诊断和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过敏科主任郭胤仕教授阐释了变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提出变应性疾病的复杂性和机制的交叉性,强调T2炎症不等同于变态反应,变应性疾病是一类复杂的系统性疾病。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杨玲教授介绍了老年常见药物过敏的机理及临床实践,指出临床实践中需要通过准确诊断、适当加标签和必要时的脱敏治疗。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兼过敏疾病诊疗中心(变态反应科)主任余少卿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话题,提出AI诊断未来将部分改变临床医生的工作模式,如何适应和调整值得思考。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赵可庆教授介绍了一例难治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外科治疗,并视频演示微创翼管神经阻断术的主要操作过程,表示手术的长期疗效获得了肯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汤葳教授分享了轻度哮喘的诊治要点及专家共识解读,着重介绍轻度哮喘诊断特点及瓶颈,治疗的优选路径以及自我管理目标。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锋英教授介绍了EGPA临床诊治及挑战,强调EGPA早期识别和诊断的重要性。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商艳教授讲述了呼吸过敏性疾病管理和诊疗新趋势,指出传统医疗模式难以满足呼吸过敏性疾病患者的需求,新兴医疗模式助力疾病管理,新技术新方法提供新途径。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余莉教授带来新冠病毒感染咳嗽的诊断和治疗见解,介绍新冠后咳嗽的特点、咳嗽不同时期的鉴别要点以及不同咳嗽程度的药物干预。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整合医学科副主任李明教授介绍了过敏性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调及检测,提出维持肠道微生态稳态对减少过敏性疾病的重要性。
下午分论坛2(儿科、皮肤、中医)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祁媛媛教授介绍了婴幼儿常见喘息性疾病的诊治现状,包括婴幼儿常见喘息性疾病种类、诊断和治疗要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呼吸内科主任张建华教授介绍儿童心理与功能性呼吸障碍,强调儿童心理与功能性呼吸障碍疾病的病因多样及诊断较困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董晓艳教授分享了儿童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应用和管理,提出AIT可预防过敏性鼻炎患者发展为哮喘,并强调规范、良好的病人管理的重要性。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黄剑峰教授介绍肺功能视角下儿童哮喘的缓解,指出约60%儿童哮喘可缓解,肺功能合理运用有助于儿童哮喘的缓解评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李福伦教授带来玫瑰痤疮的治疗与中医经验谈,从中西医角度介绍玫瑰痤疮的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主任杨骥教授介绍肿瘤靶向治疗皮肤不良反应的处理,指出不同药物引起的皮肤病不尽相同,治疗也因人而异。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袁卫如教授分享以荨麻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通过病例具体介绍不同临床表现类型的荨麻疹及其诊疗。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张治军教授分享名老中医张重华治疗变应性鼻炎经验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实践体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钱秋芳教授报告了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共病管理,过敏性疾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需早治早诊,以控制疾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倪伟教授分享小青龙汤异病同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实践经验,介绍小青龙汤可影响过敏性疾病自然病程,预防新过敏的发生以及诱导机体对特异变应原的耐受。
此外,本次年会在9月8日下午还特设了“过敏性疾病防治进展学习班”,由八位变态反应学领域权威专家围绕过敏性疾病防治精心授课,金美玲教授、杭晶卿教授、邵莉教授、董晓艳教授主持,现场讨论热烈、交流颇多,学员表示收获满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洪建国教授讲授学龄前儿童哮喘诊治要点,指出基于临床特征有利于儿童哮喘的早期识别,学龄前儿童哮喘应尽早干预,但控制治疗方案需更具个性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过敏科主任郭胤仕教授讲授严重过敏反应的防治,介绍严重过敏反应的特点、诱发因素、诊断标准及处理措施,并强调其在变态反应学科青年医师队伍建设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过敏科邵莉教授讲授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三级预防,详细介绍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及重要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邵洁教授讲授食物过敏体内外诊断的关键问题,介绍血清sIgE和SPT是评估食物致敏的第一线检测,口服食物激发试验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强调试验前均需专业医疗人员并进行充分准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骆肖群教授讲授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介绍特应性皮炎的2型炎症反应特点和成人阶梯治疗,具体阐释包括外用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以及光疗等治疗措施的特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汤葳教授讲授精准靶向嗜酸性粒细胞对嗜酸表型重度哮喘的重要意义,介绍嗜酸性粒细胞哮喘(EA)是最常见的重度哮喘表型,嗜酸性粒细胞(EOS)是哮喘关键的炎症效应细胞,新型生物制剂本瑞利珠单抗可帮助实现最新管理目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叶伶教授讲授上下气道炎症检测,详细介绍FeNO和FnNO检测意义及报告解读,其联用可用于鼻炎、哮喘、鼻炎合并哮喘的综合评估及联合管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金美玲教授讲授奥马珠单抗在中重度哮喘长期治疗中维持及减量方案的探讨,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提出接受奥马珠单抗长期治疗的重度哮喘患者获益且持续显著,奥马珠单抗长期治疗中需动态评估患者的各项临床特征,减量方案需要个体化制定。
年会最后,金美玲会长主持闭幕式并做总结,此次年会共涵盖了35个精彩的专题报告,涉及严重过敏反应、食物过敏、变态反应发病机制、变态反应疾病的三级预防、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检测、成人和儿童的诊治和管理、过敏性鼻炎、特异性皮炎、荨麻疹、肿瘤相关药物的皮肤反应、嗜酸粒细胞相关疾病和中医中药治疗等,感谢与会专家从不同学科角度,基于基础研究前沿和临床经验分享,带来了融合交叉、中西结合的学术盛宴,体现了变态反应分会大家庭多学科相互协作、交叉融合的精神,年会的学术交流将促进过敏性疾病的规范化、精准化诊疗和变态反应学科的发展。
年会会场花絮
供稿: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
审核: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