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宗旨: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
首页 >>  信息发布  >>   详情

2024年上海市医师协会皮肤与性病科医师分会年会、
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病学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时间: 2024-09-13

  四季更替,时序如歌。为推动皮肤性病学事业的发展,探讨国内外皮肤性病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最新动态,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2024上海市医师协会皮肤与性病科医师分会年会、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病学学术年会于9月8日在上海虹桥宾馆隆重召开。

图片1.jpg 

  开幕式由上海市医师协会皮肤与性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史玉玲教授主持,史教授对到场的各位专家同道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和感谢,并一一介绍了与会的各位领导、前辈们和专家们。本次年会阵容空前,大咖云集,座无虚席。

图片2.png


  开幕式致辞环节,上海市医师协会皮肤与性病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施伟民教授回顾并总结了上海市皮肤科的学科发展历程及近年来分会开展的工作。同时,施会长重点介绍了本届年会的特色,对远道而来授课专家及所有与会专家代表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表示上海市医师协会皮肤与性病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将继续矢志不渝,砥砺奋进,为共同推动皮肤病学事业的美好明天而不懈奋斗。

图片3.jpg

  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主任潘萌教授在致辞中提到老一辈皮肤科专家一直鼓励着当代年轻皮肤科医生砥砺前行,年轻医生也应当接棒为上海市皮肤与性病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

图片4.jpg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的王刚教授致辞表示,上海是皮肤病学的发源地,上海市医师协会与上海市医学会联合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堪称业界的楷模。结合皮肤科发展趋势与上海市实际情况,王刚会长表示对未来上海市皮肤与性病学科的发展充满期待。

图片5.jpg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院长张福仁教授致辞,他系统地回顾了皮肤科发展的各阶段历史使命,总结了现阶段皮肤科为社会创造的卓越贡献,并指出皮肤免疫与医疗美容的发展是符合人民实际需求的皮肤科发展方向。

张.jpg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医学会会长邬惊雷教授充分肯定了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科专科分会在既往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并在致辞中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学科交叉成为当今科技创新的源泉,本次年会丰富的学术内容也充分体现了这一宗旨,希望通过本次年会,大家能交流经验、传承心得、推进专业交流、拓展学术创新。

五.jpg

  上海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名誉会长徐建光教在授致辞中对前辈专家们在现代皮肤病学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强调,老一辈专家们的努力与付出,为皮肤病学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他充分肯定了分会的各项工作,并表示每年一度的皮肤年会传承了医师协会和医学会共同主办的优良传统,希望通过会议的召开,促进多学科协作交流,为推动本市皮肤与性病科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祝愿我国皮肤与性病科蓬勃发展。

徐.jpg

  开幕式后,进入大会主旨演讲环节,上午的第一场由徐金华教授和姚志荣教授共同主持。

图片9.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郑捷教授分享了《从瑞金医院皮肤科的发展看免疫诊断学对提高皮肤病诊疗能力重要性》报告。郑教授从中国皮肤病学发展历程和瑞金医院皮肤科学科建设历史开始介绍,分享了皮肤科免疫诊断学的重要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并以大疱性皮肤病、皮肌炎、蕈样肉芽肿等疾病为例,强调实验室免疫诊断学在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等疾病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皮肤科的发展方向。

图片10.jpg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医学院Jun Yan教授带来了题为《Critical Roles of Innate GDT17 Cells in Skin Inflammation》的报告。Jun Yan教授从银屑病中的γδT细胞入手,通过检测银屑病小鼠模型和患者皮损,发现了IL-1β在银屑病中显著升高,并进一步结合转录组学、微生物组学等多组学技术,进一步探讨微生物-IL-1β-γδT细胞在银屑病中的作用。同时强调了GDT17细胞在银屑病复发中的重要性,突出了基础研究结合临床实践的重要性。


图片11.jpg

  上午的第二场大会主旨演讲由施伟民教授和潘萌教授共同主持。

图片12.jpg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高兴华教授线上分享了《医工结合皮肤转化研究探索》的最新进展,强调了基于临床需求进行医工结合、临床转化的重要性。高教授团队基于明暗瞳分割算法的视点追踪技术,全程记录皮肤病理专家的阅片过程,从而开发了一套准确、高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以辅助皮肤病理的诊断;基于温热疗法和光热疗效对于HPV感染的作用,开发了温热治疗设备并获得临床注册许可,展示了多个病例和拓展适应症的情况,表明光热治疗HPV感染的有效性。

图片13.png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的王刚教授作了题目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治疗难点与对策》的报告。王教授分析了目前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治疗现状,指出目前BP的治疗难点包括:重症病例(BPDAI≥57)、病情顽固或激素治疗抵抗的患者、复发病例、有复杂合并症及妊娠期病例。同时,王教授根据循证医学证据,针对这些困难情况提供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分享处理对策,并呼吁皮肤科同道关注BP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

图片14.jpg


  上午的第三场大会主旨演讲由李斌教授和王秀丽教授共同主持。

图片15.jpg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的张福仁教授分享了《麻风研究及其溢出效益》报告。张教授介绍了人类与麻风斗争的千年历史,提出麻风危害发生的关键科学问题,展示了其团队在麻风领域中的研究成果,突出了氨苯砜综合症风险靶点的发现,构建了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转化研究,开发试剂盒进行风险人群筛查。最后分享了麻风研究的溢出效应,并以麻风为模型探讨胞内菌的免疫逃逸机制。

图片16.jpg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陈翔教授分享了《重要皮肤疾病代谢新特征发现与诊治新体系创建》报告。陈教授介绍了重要皮肤疾病的特点和共性特征,展示了其团队在银屑病遗传风险位点、代谢共病、脂质代谢异常的进展,提出银屑病是遗传背景下代谢驱动的免疫异常疾病。他还介绍了中国黑素瘤的新特征和疾病分型方法,提出代谢相关分子CD147促进黑素瘤和银屑病的发生,并针对CD147推进老药新用临床转化。

图片17.jpg

  上午的第四场大会主旨演讲由顾军教授和项蕾红教授共同主持。

图片18.jpg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吴文育教授分享了《抽丝剥茧,见微知著—毛发诊断体系的建设》报告。吴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一组具有类似临床表现但诊断不同的脱发疾病,介绍了脱发疾病如何从临床表现、皮肤镜特点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诊断。并结合经典临床病例,突出了毛发病理在毛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毛发疾病诊断体系,突出对于难治病例需要多点取材进行病理检查。

图片19.jpg

  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的史玉玲教授分享了《如何从临床实践中发现科学问题》报告。史教授提出了目前银屑病临床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聚焦关键问题开展临床研究。史教授分享了团队在银屑病相关共病中的研究成果,包括胰岛素抵抗对生物制剂疗效影响和银屑病关节炎的早期超声筛查,还介绍了银屑病患者主导的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指标的建立和应用。此外,史教授分享一系列银屑病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和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临床研究是发现临床问题、回答临床问题,最后回到临床中应用到患者身上的过程。

图片20.jpg

 

  大会主旨演讲后,史玉玲教授和陈江汉教授共同揭晓了2024皮肤健康科普微视频大赛获奖作品、优秀征文团队及优秀组织团队,并一一进行表彰。

图片21.jpg


图片22.jpg


图片23.jpg


图片24.jpg


图片25.jpg


图片26.jpg


图片27.jpg

  主会场下午第一场主题报告由毕新岭教授和翟晓翔教授共同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潘萌教授带来题为《大疱性皮肤病黏膜损害的特征和处理》的报告。大疱性皮肤病通常分为免疫性(AIBD)、遗传性及其他,AIBD是一类罕见、重症、难治性皮肤病。AIBD的黏膜损害是其重要特征,有可能危害患者性命,需要早发现早处理。之后潘教授结合多个临床案例详细介绍了各类疾病的黏膜损害的临床特征与相应的治疗。

图片28.png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潘炜华教授分享了《皮肤隐球菌病诊疗进展》的报告。通过皮肤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出现结节性红斑等的特殊病例重点介绍了皮肤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潘教授强调了皮肤感染正确处理的重要性,指出不当处理可能导致感染全身播散。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以及抗真菌治疗剂量和疗程不足,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潘教授还讨论了原发性皮肤感染的治疗策略,包括外科切除和抗真菌药物治疗,特别推荐对于泛发性皮疹,使用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此外,她强调了血清学试验在监测治疗效果和预后中的作用,指出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的检测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图片29.png

  主会场下午第二场主题报告由赵敬军教授和黄欣教授共同主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李福伦教授分享了《特应性皮炎(AD)研究进展和中医外治传承与创新》报告。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伴随患者终生的身心疾病,具有较重的临床、社会、心理和经济负担,针对AD特殊部位皮损的治疗仍存在局限。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与A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AD表皮屏障受损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微生物的免疫作用促进了感觉神经元的再生,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可以促进皮肤病的进展。血虚风燥证是AD常见的临床分型,李福伦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辩证规范研究的相关工作,以及在血虚风燥理论指导下聚焦AD防治瓶颈、发挥中医药优势,外用复方天然组分的开发及临床转化工作。

图片30.p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鞠强汇报题目为《毛囊皮脂腺稳态与痤疮》。毛囊中微生物相互制衡参与皮肤生理,痤疮杆菌作为有益菌,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修复皮肤屏障。鞠教授团队发现痤疮丙酸杆菌可以通过AHR调节细胞分化与炎症,并指出AHR负性调节皮脂腺脂质合成与分化。最后鞠强教授提出了痤疮治疗与研究未来应该是以修复毛囊皮脂腺单位稳态和生理功能为主要方向。

图片31.png 

  主会场下午第三场主题报告由汪五清教授、徐楠教授和强燕教授共同主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杨骥教授带来了题为《肿瘤靶向相关皮肤病诊治》的报告。他指出这类皮肤病通常由特定靶点抑制后继发,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且非免疫介导的变态反应。杨骥教授建议“两个不,两个看”原则:不轻易停用靶向或免疫治疗,不单以皮疹面积决定是否停药,而是应关注皮疹形态和是否伴有内脏损伤,以做出更合理的治疗决策。

图片32.p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郭一峰教授介绍了《度普利尤单抗治疗重症AD长期生存治疗的真实世界研究》报告。度普利尤单抗能快速改善AD症状,并在长达5年的研究中显示出持续疗效和良好安全性。此外,研究还发现,成人整体工作障碍显著下降,表明其治疗的益处。然而,仍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如不同年龄段AD患者的长期疾病控制情况和停药后的疾病复发情况。郭一峰教授的研究方案包括了回顾性数据分析和现场随访,旨在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并为AD治疗提供更多见解。

图片33.p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伍洲炜教授分享了《难治性手部湿疹治疗的真实世界研究》报告。他讨论了手部湿疹的临床亚型,包括角化型、急性复发性水疱型、钱币状湿疹、指端皮炎等,并指出了手部湿疹的风险因素,如特应性皮炎、低龄发病、丝聚合蛋白基因突变、接触性过敏、潮湿工作、寒冷/干燥气候以及职业因素。伍洲炜教授还强调了手部湿疹是最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特别是在高风险职业中。他还提到了手部湿疹的相关治疗,包括使用dupilumab和环磷酰胺等药物,在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图片34.png 

  主会场下午最后一场报告由徐顺明教授和钱秋芳教授共同主持,由本年度研究生论文比赛一等奖的获得者进行论文汇报。

  博士组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徐楚乔博士分享了《天疱疮皮损局部免疫微环境和致病性抗体分泌细胞特的研究》报告。她的研究发现,天疱疮皮损中免疫细胞如Th17/Th2细胞比例失衡,B细胞和抗体分泌细胞表现出IgG4抗体类别转化和克隆扩增的特征。此外,特殊Th17细胞亚群通过分泌CXCL13等趋化因子,促进B细胞反应和局部炎症。这些发现为天疱疮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并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图片35.png

  硕士组一等奖获得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宣依洁硕士分享了《进展期白癜风激素抵抗的研究成果》报告。她指出,与激素敏感型患者相比,激素抵抗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如miR-124-3p和miR-222-5p,且这些患者血浆中的CXCL9和CXCL10水平有显著差异。此外,构建了敲除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细胞模型,以探索激素抵抗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为预测激素敏感性、逆转激素抵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有望改善白癜风治疗的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图片36.png

  主会场大咖论道,高朋满座,下午的三个分会场同样人气高涨,座无虚席。设置了免疫性皮肤病、皮肤外科及疑难病例、感染性皮肤病和皮肤美容等多个专场。各位讲者就当前热点、难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悉数分享。

37.png

分会场一 免疫性皮肤病专场1

38.png

分会场一 免疫性皮肤病专场2

39.png

分会场二 皮肤外科专场

40.png

分会场二 疑难病例专场

41.png

分会场三 感染性皮肤病专场

42.png

分会场四 皮肤美容专场

  本届年会内容充实丰富,既传承以往年会的优秀学术内容,又开拓学术创新思维及关注临床诊疗热点难点话题。会议的成功召开,促进了业内学术交流,提升了皮肤与性病的诊疗水平,推动了皮肤病学的学科发展,让我们期待来年再相聚!




供稿:上海市医师协会皮肤与性病科医师分会

审核:陈 权

    施伟民 上海市医师协会皮肤与性病科医师分会会长


近期会议

更多

    医师分会

    更多

      专业委员会

      更多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师协会 办公室:021-22121757 医师定期考核:021-22121547 专科规培:021-22121654

        协会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477号 邮编:200040  电子邮箱: shanghaimda@163.com

        沪网安备31010602000626号 沪ICP备13019324号-1 技术支持:医东网络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