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宗旨: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
首页 >>  列表  >>   详情

第四届海上胸外科医师论坛
暨2025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年会顺利召开

时间: 2025-08-13

图片1.jpg


  2025年8月9日,第四届海上胸外科医师论坛暨2025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年会在上海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主办,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共同承办。大会以“精准、创新、协作——胸外科诊疗新纪元”为主题,汇聚全国200余名胸外科领域顶尖专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最新研究成果及临床经验,提升胸外科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图片2.jpg


开幕式:高屋建瓴,展望未来

  开幕式由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王明松教授主持。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会长陈昶教授首先致辞,系统总结了上海胸外科在微创技术、精准诊疗和AI应用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并展望了国际化发展蓝图。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戴星副院长在欢迎辞中特别指出,本届论坛聚焦机器人手术、微创治疗等前沿热点,将为学科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随后,名誉会长高文教授高度肯定了论坛的学术引领作用,特别赞扬了陈昶会长带领下的创新发展。徐志飞顾问通过回顾发展历程,生动展现了上海胸外科在微创技术和科研创新方面的卓越成就。赵珩顾问则从临床科研双维度,阐释了上海胸外科的全国示范地位。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会长赫捷院士发来视频致辞,祝贺大会顺利开幕。最后,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徐建光教授对上海胸外科同道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祝贺,对分会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效予以充分肯定,并对其未来发展寄予殷切期望。

图片3.jpg

图片4.jpg

  开幕式最后举行了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工作组颁证仪式,标志着上海胸外科事业开启新征程。

图片5.jpg


主会场——大咖云集,重磅发声

  在上午的主会场环节,八位国内顶尖胸外科专家围绕肺、食管及胸壁疾病的外科治疗与辅助治疗进行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专家们不仅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最新临床研究成果,还就机器人手术、微创技术、围术期治疗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其中,多位专家带来的创新性手术技术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现场讨论气氛热烈,学术交流成果丰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群教授分享了该中心关于肺磨玻璃结节(GGO)进展特征的重要研究成果。基于1229例患者的临床随访数据,通过单变量分析发现混杂性GGO、男性、吸烟史及职业暴露史是结节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这项研究为临床实践中GGO的个体化随访策略提供了循证依据。

  上海市胸科医院李志刚教授系统回顾了该院近五年食管癌微创治疗的发展历程。研究数据表明,机器人辅助手术不仅能显著提升肿瘤学疗效,更在复杂食管重建手术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并前瞻性地指出,在机器人技术支持下,保留功能的食管癌根治术有望成为新的治疗标准。

  上海市肺科医院朱余明教授全面梳理了国际范围内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治疗的最新进展。在系统分析多项临床研究数据的基础上,该团队开展的II期研究证实:免疫治疗在围手术期应用价值日益凸显,新辅助靶向治疗初显成效,而双免疫治疗及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方案则为实现“去化疗”模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瑞金医院李鹤成教授在大会上精彩分享了该中心在肺袖式切除术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临床研究成果。通过系统回顾该团队近年来完成的复杂肺及气管肿瘤手术案例,详细阐述了他们在肺袖式切除、隆突重建等高难度手术中的技术突破。通过术前精准评估、个体化手术方案设计及术中精细操作,团队在保留肺功能的同时,实现了肿瘤的根治性切除。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杨异教授分享了胸壁肿瘤外科治疗经验。针对该领域缺乏规范指南的现状,提出三大核心观点:1)必须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2)恶性病例需采用新辅助治疗+手术+辅助治疗的综合策略;3)规范手术操作是降低复发的关键。在重建技术方面,首创“简约重建”理念,强调以最简单方法实现最佳效果,为胸壁肿瘤诊疗提供了重要指导。

  上海市肺科医院胡学飞教授(励逑元教授代讲)通过分享手术技能精进、边疆医疗援助、国际学术交流及科研临床转化等领域的丰富经验,为青年医师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特别强调,新时代胸外科医师应当具备国际化视野、创新科研能力和临床转化思维,这对青年医师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上海市胸科医院成兴华教授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早期肺癌精准切除术中的创新应用。针对亚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日益重要的临床地位,指出精准的病灶定位技术已成为制约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其团队通过引入先进的术中数字化导航系统,使肺结节定位实现了“快,准,微创”的突破。这一技术革新不仅显著提升了手术精准度,更使患者免受传统定位方法带来的辐射暴露和疼痛困扰,为早期肺癌微创治疗树立了新标准。

  瑞金医院金润森教授系统阐述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指出随着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NSCLC治疗已全面进入围术期免疫治疗时代,治疗模式呈现多元化特点,包括新辅助免疫治疗、辅助免疫治疗以及新辅助联合辅助免疫治疗等不同策略。通过深入分析CheckMate-816、KEYNOTE-671等国际重大临床研究数据,并结合该医院开展的临床实践经验,对当前不同免疫治疗模式的适应症选择、疗程优化以及疗效评估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

图片6.jpg

图片7.jpg

图片8.jpg

主持人风采

图片9.jpg

名家视角

图片10.jpg


  中午,召开了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全体委员工作会议。


分会场——聚焦前沿,亮点纷呈

  下午,三大分会场同步举行,聚焦胸外科各领域最新进展,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分会场一:肺癌新技术与规范化治疗新进展论坛

  分会场一由赵德平教授主持,陈昶会长首先致开幕辞。本场论坛以肺癌诊疗技术创新为核心议题,将围绕该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实践突破展开深度研讨。周永新教授率先分享了数字影像AI在肺部疾病诊疗中的突破性应用;陈晓峰教授则针对新辅助免疫治疗后手术方案选择这一临床难题提出独到见解。仲晨曦教授和沈晓咏教授分别就气管外科手术边界和老年患者手术策略进行了精彩阐述。赵德平教授展示了机器人单孔肺袖式切除术的技术创新,赵晓菁教授则通过长期随访数据分析了磨玻璃结节微波消融的适应证。韩丁培教授和梁析教授分别分享了肺结节定位“瑞金经验”和肿瘤消融的“九院经验”。

图片11.jpg

图片12.jpg

主持人风采

图片13.jpg

名家视角


分会场二:食管癌外科治疗新进展论坛

  该会场由孙益峰教授担任主持,上海市医师协会田红秘书长致辞,该论坛集中展示了食管癌微创治疗的最新成果。谭黎杰教授和田子强教授分别就双侧颈部纵隔镜手术和吻合口瘘防治分享了宝贵经验。相加庆教授通过临床实验数据探讨了辅助放疗的价值,肖海波教授则系统介绍了机器人食管手术的“新华模式”。唐华教授创新性提出“缩野缩孔”充气纵隔镜联合单孔腹腔镜技术,赵铁军教授和孙益峰教授则分别就气管食管瘘治疗和全腔镜手术要点进行了深入讲解。

图片14.jpg

图片15.jpg

主持人风采

图片16.jpg

名家视角


分会场三:纵隔、胸壁、创伤外科治疗新进展论坛

  分会场三由金润森教授主持,上海市医师协会陈权副秘书长致辞。论坛聚焦胸外科复杂病例,茅腾教授和黄威教授分别就胸廓出口综合征和复杂纵隔肿瘤的手术策略进行了系统阐述。李好教授和王海峰教授分享了颈胸交界部肿瘤和胸骨重建的创新技术。胡丰庆教授展示了胸壁畸形微创治疗的突破,叶亮教授和何伟伟教授则分别就支气管胸膜瘘预防和肋骨骨折手术要素进行了精彩报告。谭强教授带来的组织工程气管临床应用研究尤为引人注目。

图片17.jpg

图片18.jpg

主持人风采

 

图片19.jpg

名家视角

  本届论坛通过1个主会场、3个分会场,30余场专题报告,全面展示了我国胸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从精准微创手术到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从机器人技术应用到围术期治疗优化,呈现的内容既立足临床实际,又着眼未来发展。与会专家围绕胸外科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碰撞出创新火花。这些学术成果必将推动我国胸外科诊疗水平持续提升,最终造福广大患者。让我们期待明年再相聚,共同见证胸外科事业的更大发展!



供稿: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

审核:陈昶、陈权




近期会议

更多

    医师分会

    更多

      专业委员会

      更多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师协会 办公室:021-22121757 医师定期考核:021-22121547 专科规培:021-22121654

        协会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477号 邮编:200040  电子邮箱: shanghaimda@163.com

        沪网安备31010602000626号 沪ICP备13019324号-1 技术支持:医东网络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