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宗旨: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
首页 >>  信息发布  >>   详情

夜间老人为何频频家暴?

时间: 2023-12-25

前言: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周奶奶和周爷爷伉俪情深半生,年轻时都很少发生言语肢体冲突。现在年事渐高,步入60岁,近来却频频发生“家暴行为”,周奶奶常被老伴半夜打的鼻青脸肿、熊猫眼,身上青一块紫一块。谁能受得了半夜睡梦中趁其不备,天降横拳呢?若不是念及半生情谊,差点要报警。

家人把还在睡眠中的周爷爷叫醒,问他怎么回事,爷爷一脸呆萌,似乎“家暴男”与自己毫无关系。看到枕边人多次被打伤,自己也是五味杂陈。这到底是怎么了?

“我是不是打人了?真的是我吗?我什么时候打的?完全没印象啊,而且没有怒气要打老太婆啊....”家人对周爷爷的话半信半疑,为什么会睡觉中打人,还打的这么狠?可如果不是周老先生打的,又是谁呢?

家人开始了脑力大爆发,晚上偷偷观察老两口,月夜静悄悄,睡意袭来,两人安然入睡,别无他恙。可到了后半夜,老先生先是喃喃自语,嘴里喊着“不要不要...”,手也没有闲着,手舞足蹈,且愈发激烈,肢体活动幅度很大,拳打脚踢身边人,招招见狠,一拳砸到脸上,一脚差点把人踢下床,就这样的武打动作,周爷爷还是不醒,除了眼睛闭着,动作和白天与人打架别无二致。一旁的周奶奶自然又被打醒打疼,默默的来到另一个床榻休息,“真是造孽哟...”

看着周爷爷的情况,家人想到他这样的睡眠情况是否正常,就带其来到睡眠专病门诊救治。

睡眠专病门诊医生:

通过了解病情,周爷爷的病症符合:

1.睡梦中出现梦境演绎行为,大喊大叫,肢体活动剧烈;

2.目前排除药物及脑部躯体疾病所致的睡眠障碍。

3.醒来后难以回忆。

结合目前病症,可能符合REM期睡眠行为障碍(RBD),建议完善睡眠脑电图检查,经过检查后确诊该疾病。

什么是RBD呢?

它是一种异态睡眠症,其特征是快速眼动睡眠(REM)期间中的运动行为和梦境演绎。

( 注:REM,全称“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是睡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阶段可以观察到睡眠者的眼球有快速转动的现象,呼吸和心跳变得不规则,肌张力松弛,若被唤醒,多报告正在做梦。)

根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反复发作的与睡眠相关的发声和或运动行为;

2. 经过睡眠脑电图记录,上述行为发生在REM期间;

3. 睡眠研究显示,在没有失张力(肌肉麻痹)的情况下经历快速眼动睡眠;

4. 快速眼动睡眠期间没有癫痫发作;

5. 睡眠障碍不能用另一种睡眠障碍解释,不是由于药物副作用或物质使用障碍所致。

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中,有一些特殊情况也会出现类似继发性RBD,需要和此鉴别:

1. 药源性RBD:

由于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苯二氮卓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

2. 症状性RBD:

由于脑干部位的损害,如血管性,炎症,肿瘤,变性疾病,发作性水兵,肌萎缩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等,RBD作为这些疾病的部分症状;

3. 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相关的RBD:

目前认为RBD可以作为早期α-突触核蛋白变性类疾病发展的生物标志物。这一类神经变性类疾病包括有: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等。

帕金森与RBD

研究发现,针对α-突触核蛋白聚集触发RBD的药物干预可以应用于早期治疗,α突触核蛋白聚集和参与REM睡眠失张力维持的关键脑干神经元凋亡有关。

说起RBD可能鲜有人知,但是一说到帕金森、痴呆,很多人就谈虎色变了。有一项随访预后的研究显示:从RBD到显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总体转化率为每年6.3%,随访12年后转化率为73.5%。

图片1.png

其实帕金森疾病中,形形色色的睡眠障碍很常见,一方面,帕金森病会影响睡眠和觉醒的调节,导致失眠和白天过度嗜睡。另一方面,睡眠期间对运动活动的控制受损,随后出现异态睡眠障碍(主要是REM睡眠行为障碍,但也很少见于梦游),不宁腿综合征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很常见。

下图显示在最终确诊帕金森病前10年左右,出现RBD症状,之后渐渐出现抑郁,嗅觉减退,动作迟缓,面具脸,行走困难等运动症状,直至晚期痴呆表现。

图片2.png

RBD该如何治疗?

根据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ASM建议:

1.建议临床医生使用氯硝西泮、褪黑素、普拉克索治疗成人孤立性RBD。

2.建议临床医生使用透皮卡巴拉汀治疗轻度认知障碍成人的孤立性RBD。

3.建议临床医生使用氯硝西泮、褪黑素、透皮卡巴拉汀;不要使用深部脑刺激DBS治疗成人因医疗状况(如帕金森病)引起的继发性RBD。

4.对于药物诱导的RBD,建议停止使用相关药物。

结合周爷爷病情,医生开具了少量氯硝安定,经过数周随访,目前病情稳定,“夜间家暴”事件也划上句号。

(本文由上海市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苑成梅主任及团队潘胜珂医生在上海市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发表;学术支持:上海市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



供稿:上海市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

审核:陈权


近期会议

更多

    医师分会

    更多

      专业委员会

      更多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师协会 办公室:021-22121757 医师定期考核:021-22121547 专科规培:021-22121654

        协会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477号 邮编:200040  电子邮箱: shanghaimda@163.com

        沪网安备31010602000626号 沪ICP备13019324号-1 技术支持:医东网络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