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考核方案(2016版)
中医内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需要根据专科培训目标,突出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充分体现应考者的专科核心能力。
考核常规要求
一、每年常规进行医师职业道德、出勤情况、临床实践培训能力(病种病例数和技术操作例数等)完成情况等方面考核。
二、年度考核方案按二年分段进行,每年的考核内容在当年的9月至11月完成,最后一年进行综合考核,在5月至7月完成。
三、所有年度考核的原始材料(病历复印件、理论试卷、病例分析及临床操作评分表、考核结果)均应存档,以备上级部门督查及作为专科医师结业综合考核报名资格认定的依据。
四、考核成绩的认定
由年度考核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审定后,达成统一意见,医学院毕教委盖章。所有考核材料均应由相关职能部门统一存档。
五、参考书目
☆ 中医药类专业新世纪十二五规划教材 《中医内科学》(第2版),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医内科学》(第2版),陈湘君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内科学》,倪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丛书《中医内科应知应会手册》,苏励、余小萍主编,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
☆ 行业诊疗规范或指南
第一年年度考核(总分100分)
(一)医师职业道德考核与出勤情况(10%)
考核方式:由各培训医院和基地负责考核。
(二)临床实践培训指标(30%)
1、病种和病例数及技能操作例数(15%)
考核方式:基地自审、培训医院组织专家抽查《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
2、上交书面材料(15%)修改住院医师大病历3份,疑难、危重或死亡病人抢救记录3份,临床技能操作记录3份(培训细则中要求掌握的内容)。
考核方式:由医学院毕教委组织专家评判。
(三)临床综合能力测评(45%)
专科基础理论和临床专业知识(100分)
卷一(80分):A2、A3、A4型题
1)范围涵盖呼吸、心血管、消化(肝胆)、风湿、神经、内分泌、肾病、血液、急诊、肿瘤。
2)内科常见病症的基础理论
3)内科常见病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内科常见病症的辨证论治
5)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及指南
6)病例分析
卷二(20分)
1)进展知识(10分):简答题
2)经典拓展题(10分):根据中医经典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撰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体会。
(四)临床教学能力(10%)
由所在科室的临床医师根据培训生日常表现进行打分。其中高级职务、中级及初级打分在培训生得分中的占比为4:3:3。
(五)临床科研能力(5%)
导师负责打分(设立导师小组3人),制定培养计划,签订培养合同。着重和立足培训对象临床科研能力的提升,不以发表SCI论文等为判断临床科研能力的依据。但如有SCI或核心期刊论文发表,以评优优先或设单项奖,以资鼓励。
方案一:分年度考核:第一年临床专题综述;第二年上半年立题、下半年开题;第三年结题、答辩。配以常态考核项目(科研记录本、读书报告等)论著(统一盲审评分)。
方案二:科研得分分为如下项目,有一项算一项,最高分不超过5分。有培养计划:1分;按计划执行:2分;有临床相关综述发表:1分;临床论著发表2分。
中医内科专科规培医师第二年度考核方案(总分100分)
(一)医师执业道德考核和出勤情况(10%)
考核方式:由各培训医院(基地)负责考核。
(二) 临床实践培训指标(30%)
1、病种及病例数等(15%)
考核方式:基地自审、培训医院组织专家抽查《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
2、上交书面材料(15%)
(1)修改住院医师大病历3份
(2)疑难、危重或死亡病人讨论/抢救记录3份(含讨论总结,本人的分析及书面记录)。
(三)临床综合能力测评(45%)
1、病例分析题(30%,病例题25%,读片5%)
考核形式:由考生抽取考题,一题病例题(本专业相关);一题CT读片(肺部、头颅CT简单描述与诊断),考试时间共20分钟;由2名考官评分。
(1)呼吸科(慢阻肺、呼吸衰竭、哮喘、间质性肺病);
(2)心内科(冠心病、心梗、心肌病、肺栓塞);
(3)消化科(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症、肝硬化、急性胰腺炎);
(4)肾内科(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5)神经内科(脑血管意外、癫痫、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病);
(6)内分泌科(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
(7)风湿科(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8)血液科(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
(9)肿瘤科(肺癌、胃癌、肠癌)。
2、临床操作技能(15%)
考核形式:由考生抽取考题(1题),考试时间10分钟(包括操作与回答提问);由2名考官评分。
胸腔穿刺;心脏除颤、心肺复苏;留置胃管;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
(四)临床教学能力(10%)
考核方式:由所在科室的科主任和教学秘书根据考生日常带教表现(含日常带教、小讲课、修改病历的例数等),按规定例数进行打分,其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者所打之分在考生得分中的占比为3:2。
(五)临床科研能力(5%)
考核方式:完成一篇临床综述;如完成课题立项、或发表相关论文,酌情加分以资鼓励。